时间: 2024-11-28 12:13:43 | 作者: 产品展示
前两周我们分别对社保、险资二季度的加仓情况做了简要分析,作为同样备受市场瞩目的外资,其二季度的持仓情况到底如何呢?
据WIND数据统计,二季度末外资持有A股市值28985.4476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4.1843%,而在一季度该数据为26253.9198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4.1152%。
经统计,过去三年以来,外资一直持续在加仓A股。其中,QFII近三年以来持股从1085697.0044万股增加到目前的1166305.5814万股;而北向资金近三年更是大幅的加仓,从5652021.0199万股加到9513053.5680万股。
持仓占比较小的外资私募也整体呈现加仓态势,近三年来从7222.9085万股加仓至31334.4993万股。
过去三年以来,外资持仓主要以家用电器、休闲服务、建筑材料、综合、电气设备、餐饮、医药生物等板块为主。
其中,电气设备因为新能源景气度持续攀升而被外资不断的加仓。休闲服务、建筑材料、综合、电子和计算机在二季度中也被外资加仓明显。
被外资一直重仓的家用电器板块因受成本上升而业绩下滑,不仅被内资减仓,今年以来也被外资减仓。另外,餐饮、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板块也均被外资减仓。
由于北向资金每日都有公布,加上外资私募占比及少,因此本文主要分析QFII的二季度持仓。二季度末QFII持有A股511家,持有市值25086602.45万元,相比一季度增加了48家,市值增加了3386326.25万元。
从行业来看,化工、综合、电气设备、非银金融这几个行业被外资大幅加仓,或许是从业绩增长以及行业景气两大角度考虑。
而采掘、电子、国防军工、家用电器等行业遭外资无情抛售,主要是这几大行业在二季度中业绩相对一般,不近采掘近来表现亮眼,可见外资也有出错的时候。
从个股来看,在外资加仓的前十大个股中,电子行业最受外资青睐,共有三家公司上榜,其次为电力设备,为隆基股份与良信股份两家。
从我们对以下十只个股的大致了解来看,外资显然更热衷于各大行业板块龙头,如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龙头京东方A,全球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等。
且大都处在近两年市场持续关注热点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行业中。看来外资还是做了不少功课的。
从以往外资持仓风格来看,他们对企业质地较为看重,持仓个股很多都为各大行业细致划分领域龙头,且通常以中长期持有居多,操作风格也偏向温和。
投资者是不是能够根据外资的持仓情况做相应的“复制”呢?为此,本文将对以上10只个股的基本面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投资者进行参考。
京东方A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龙头,公司构建了以显示事业为核心,M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等事业融合发展的航母事业群,并向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等各个物联网细致划分领域拓展,而后又成立了产业基金和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旨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态链金融与创新投资平台。
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约1,072.85亿元,同比增长约89.04%,同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7.62亿元,同比增长约1,023.96%。
在显示事业业务方面,公司显示器件销量同比增长18%,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5%。LC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五大主流显示屏产品市占率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传感事业医疗影像销量同比增长51%,已向欧美日韩等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公司量产出货;MLED业务发展迅速,整体销量市场占有率大幅度的提高;全球首发玻璃基背光75英寸四拼产品,成功量产交付。
公司公告拟与青岛海控、联合东创共同投资81.7亿元建设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落成后将年产15100万片各尺寸显示模组,通过纵向布局产业链,公司将价值链进一步延伸,同时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加强。
总的来看,公司作为全球面板龙头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以巩固自身在LCD面板领域的优势,同时通过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在OLED、Mini-LED等新兴显示领域的实力。
并通过推进全面数字化变革构建“敏捷响应、高效协同、全域贯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未来公司有望在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两方面得到持续性提升。这或许是外资选择加仓的理由。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主体业务包含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及工业互联网。公司基于“数字化的经济”及“新基建”的大趋势,强化“5G+”、“云服务及边缘计算”、“灯塔工厂”解决方案的推动和发展。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30亿元,同比上升10.97%;归母净利润67.27亿元,同比大增33.44%。公司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营业收入1,127.18亿元,同比增长16.99%,毛利率9.93%,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
由于云服务业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云计算业务实现盈利收入823.33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CSP业务营收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公司工业互联网业务实现盈利收入3.71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46.69%。
公司掌握了数据的产生、传输、储存到应用的全过程,凭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的拓展,使公司成为打通数字化的经济时代数据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行业引领者。
目前已协助新能源车头部企业广汽集团、中信戴卡、敏实集团导入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及灯塔工厂计划,将于下半年陆续展现成果及效益。
隆基股份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企业,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主要是做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此外,公司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含BIPV)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积极布局和培育光伏制氢业务。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0.98亿元,同比增长74.26%;实现归母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0%。
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38.36GW,其中对外销售18.76GW,同比增长36.48%。
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17.01GW,其中对外销售16.60GW,同比增长152.40%。
根据PVInfoLink机构预计,2021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公司位于腾冲的10GW单晶硅棒项目和西安航天一期7.5GW电池项目已达产,曲靖1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和楚雄(三期)20GW单晶硅片项目已部分投产,宁夏乐叶3GW单晶电池项目和西咸乐叶15GW单晶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
2021年6月初,公司公布了N型TOPCon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21%,HJT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26%,最新公布的P型TOPCon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19%,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此外,公司通过参股森特股份参与 BIPV 市场,并在西安和江苏两地新设隆基氢能子公司,积极布局光伏绿电的电解水制氢业务。随着以上项目的顺利开展,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受益。
双环传动为国内传动用齿轮龙头,主营业务为物理运动齿轮及其相关零部件的研发、设计与制造,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的变速器、分动箱,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以及各类纯电驱动电机与减速传动齿轮,非道路机械中的减速和传动装置,以及在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电动工具、机器人自动化等多个行业门类中的驱动、传动应用场景。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19亿元,同比增长79.40%,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10.81倍。
目前已与大众、通用、福特、采埃孚、利勃海尔等国内外著名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客户建立起深厚合作。
随着公司新研制的大负载和高功重比系列化减速器成功批量应用国产主流机器人厂商,并受到客户认可,公司已基本实现机器人 RV 减速器产品全覆盖和国产化全面替代,打破日欧品牌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在今年制造业投资高景气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受益于此,公司 RV 减速器放量有望进一步加速。
南钢股份为全球最大的单体中厚板生产基地之一及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特钢长材生产基地,以专用板材、特钢长材为主流产品,聚焦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高疲劳等特钢,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能源、石油石化、建筑桥梁、轨道交通、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领域。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5.88亿元,同比增长58.42%;归母净利润22.61亿元,同比增长102.65%。
核心产品先进钢材销量86.77万吨,同比增长40.67%,外标高等级轴承钢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85%,重点特钢产品销量合计47.2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20%。
公司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建设“JIT+C2M”模式智能工厂,为客户提供深加工及定制化服务,推动公司从生产工业品向智造“消费品”升级。
公司围绕上游产业链进行布局,在印尼青山工业园区合资设立金瑞新能源,建设年产260万吨焦炭项目,规划建设4座65孔5.5米单热式捣固焦炉及其配套设施,项目预计建设期18个月。
截至二季度末,项目桩基施工完成进度超过75%,设备、备件采购进度已完成90%。同时,公司拟在印尼青山工业园区合资设立金祥新能源,建设年产390万吨的焦炭项目。
金瑞新能源、金祥新能源焦炭项目投产后,合计将具备年产650万吨焦炭规模,预计成为公司的新业务版块,并大幅度提升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
安源煤业为江西省属大型煤炭企业,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为煤炭采选及经营,煤炭及物资流通,基本的产品有冶炼精煤、洗动力煤、混煤、筛混煤、洗末煤、块煤等。
公司煤炭主要销往江西省内外(约80%在江西省内)钢铁厂、火电厂、焦化厂,煤炭及物资流通业务主要为煤炭贸易(主要为动力煤、精煤)、以及矿山物资贸易公司煤炭业务,相比较江西省外的竞争对手具有运距短、成本低的区域优势。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1亿元,同比上升49.92%;归母净利润-6,014万元,同比减亏24.88%。
公司上半年出现亏损,根本原因在于物流贸易量及码头转运量增加使公司经营成本大幅度的提高,和公司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度的增加。公司下半年能否扭亏为盈目前来看依然是个疑问。
良信股份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高端市场的领先企业之一,长期专注于低压电器高端市场的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
公司的基本的产品为以微型断路器为主体的终端电器、以塑壳断路器、框架断路器、自动转换开关为主体的配电电器,以接触器、继电器为主体的控制电器,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系列。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38.51%,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4.84%。
分产品看,配电电器营收同比增长55.31%,终端电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31%。
公司将品牌定位为智能化高端低压电气系统解决方案专家,实施集中聚焦战略,把市场拓展、新产品研发、软硬件建设和组织能力提升作为资源投入的重点方向。
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在智能楼宇、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信息通讯等行业,采取全方位推进手段,加深与客户多方位合作以不断的提高品牌的市占率。
目前,公司已与金风科技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先后为金风科技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新疆哈密风电基地、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基地项目等提供一站式低压电器系统解决方案,如果推进顺利,将为公司的风电业务拓展助力。
同时,随着海盐智能化智造基地的落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公司成本费用管控能力将逐步优化,进而提升公司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常熟银行全称为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位居国内县级农商行前列。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共设有7家分行,65家支行,1家直属营业部。
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36.80亿元,同比增长7.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增长15.52%。
分结构来看,公司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实现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1%,主要归因于贷款的加速扩张和息差的企稳回升。
另一方面,公司的拨备计提压力伴随着资产质量的平稳向好而边际缓解,上半年拨备同比少提1.9%。
公司上半年末不良率0.90%,环比下降5BP,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在行业前列。
公司始终坚守“三农两小”市场定位,持续通过深耕普惠金融、下沉客群、异地扩张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零售与小微业务稳步发展。
爱尔眼科为国内眼科医疗龙头,主要是做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服务。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境内医院155家,门诊部107家,同时又拥有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ClínicaBaviera.S.A、东南亚ISEC Healthcare Ltd.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
公司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在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和行业医疗水平的同时,也使品牌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48亿元,同比增长76.47%,实现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同比增长65.03%。
从业务方面看,高端业务和品牌效应带动屈光、白内障、视光实现迅速增加,收入分别是28.45亿元,15.24亿元,10.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65%,71.52%和85.20%。
公司实现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居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加强,同时疫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公司各项业务迅速恢复,共同促进了业绩的增长。
公司上半年先后收购武汉爱尔黄陂、汉中爱尔、丹东爱尔、临沂爱尔、重庆万州爱尔部分股权,新设湖北爱尔等19家门诊部或诊所,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目前公司在品牌知名度、连锁渠道、专业化技术及人才等多个角度存在一定的优势,随着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受益。
蓝思科技为国内手机背板龙头,公司业务已覆盖视窗与外观防护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触控模组、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按键配件,以及贴合、组装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新能源汽车、智能医疗设施等领域。
目前公司已与苹果、三星、小米、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一众国内外知名优秀品牌达成长期深度合作。
公司上半年大力推动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精准研发、精益生产、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并继续战略完善整机组装、新材料等产业战略布局。
各类核心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子市场需求旺盛,盈利能力慢慢地加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91亿元,同比增长37.41%;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增长20.73%。
上半年公司子公司蓝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蓝思旺精密(泰州)有限公司已纳入到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并加强了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等各类金属的研发力度和投入,产品品类和应用领域有望持续拓展,金属业务的经营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
上半年子公司蓝思科技(湘潭)有限公司投资实施“智能终端设备智造一期”项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加工组装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智能医疗设施等各类智能终端产品1亿台。
依托公司强大的技术优势、领先的智能制造实力,随着原有业务的稳步发展及新进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等公开资料,本报告力求内容、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