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04 16:30:04 | 作者: 合金铸钢件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继续遵循“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整体构思、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稳步推进和深化重组改革,充分释放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生产力”效益。
完善总体勘探开发体制本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宗旨,积极地推进新星公司与总体勘探开发体制的融合,完成了新星公司与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新组建的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的重组,初步建立起了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以改制分流为重点突破口促进产业体系调整根据长远发展的策略定位,在2002年改制分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有关政策及落实中长期规划,加大改制分流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加快有关业务领域退出速度。辅以其他方式,减员分流人员总数达5.49万人。
深化专业化重组和扁平化管理改革跨企业、跨区域、全集团性的专业化重组已拉开序幕,科研开发完成企业层面的整合及主体研究院之间交叉专业的整合;炼化分(子)公司扁平化管理取得实质成果;销售企业基本实现市县一体化重组;非上市企业专业化整合全面展开,在企业层面初步建立起与现存业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架构,部分专业已初显效能。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系统改革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要求,出台了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改革力度较大的社区改革方案,力争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解决社区服务系统存在的重大亏损和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分离办社会职能取得初步进展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力度。继山东后在河南、江苏等地区,同当地政府建立了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就移交工作的方向和原则达成共识,2003年移交和撤并了一批学校及医疗机构;特别是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已被国家列为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单位,预期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可比较彻底地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问题。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拉动内需的方针,继续严格遵循“量入为出、控制总量,集中决策、调整结构,优化项目、增加回报”的投资工作方针,投资规模得到一定效果控制,投资结构得到逐步优化。2003年资本支出510.37亿元。
油田板块勘探开发呈现良好势头。全年新增石油控制储量3.43亿吨,预测储量4.17亿吨;新增天然气控制储量2776亿立方米,预测储量3367亿立方米。资源序列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新增原油生产能力593万吨/年,天然气产能13.68亿立方米/年。胜利浅海、东营凹陷、西部新区准噶尔、塔北亚肯地区、鄂尔多斯大牛地等一批重点勘探开发项目进展良好;塔河二号联合站建成投用。
炼油板块以调整炼油布局、减少相关成本、适应高硫原油加工等为目标的技术改造项目稳步推进。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项目进度加快,宁波至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工程线年底全线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建成投产;高桥、金陵、扬子炼油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全年10项工程投料试车,新增原油综合加工能力550万吨/年、焦化能力150万吨/年。
化工板块以提高产能、增加品种为主的化工建设项目全面展开。扬巴一体化60万吨/年乙烯、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齐鲁乙烯二轮改造工程正抓紧进行;巴陵、金陵、湖北、安庆4套化肥煤(焦)代油项目已经全面起步。广州乙烯改造建成投产,仪征PTA装置建成投产。全年3项工程投料试车,新增乙烯能力7万吨/年、合成树脂能力16万吨/年、合成纤维原料能力53万吨/年、合成纤维聚合物能力24万吨/年。
销售板块成品油销售网络建设突出重点,加快进度,确保效益。西南成品油管道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增加油站1367座,改造747座,自有加油站总量达到2.45万座,辖区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7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科研信息板块科研基地配套项目进展顺利;以ERP为主的信息建设项目正抓紧推广和扩大应用范围。
根据总体战略部署,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基本完成了茂名乙烯、塔河化工厂和西安石化总厂由石化集团公司转让给石化股份公司的工作,涉及总资产约69.4亿元,交易净值约36.2亿元;发行石化股份公司35亿元债券的各项申请、准备工作已完成;同时在推进股转债、整合一些上市子公司和解决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问题等课题方面已有初步方案。
中国石化从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公司集团的需要出发,从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培养与引进结合,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教育培训措施,员工队伍的结构不断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工作。2003年共引进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5731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占引进总数的91.3%。与15所国家重点高校继续实行中国石化奖(贷)学金制度和联合办学,共有365人获得中国石化奖(贷)学金,提高了中国石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共建有博士后工作站24个,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74人,发挥了博士后工作站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非消极作用。同时,积极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的各类人才在中国石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国石化集团发展战略,发挥总部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训工作。总部以高层次人才、国际化经营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2003年共培训各类人才2261人,其中培训直属企业领导人员及后备领导人员1069人、国际化经营人才610人、高级技能人才225人和其他高层次人才357人。企业加大了全员培训工作力度,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共培训管理和专业方面技术人员24万人次、技能操作人员32万人次。全员性的培训逐步的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国石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游企业,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利润、储量、产量、成本等工作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储量、产量、投资、效益”四统一的原则,以效益为中心,努力实践“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方,油气并重,开拓国际,依靠科学技术,降本增效”的发展的策略,克服了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年共完成二维地震29750千米,三维地震7852平方千米;完成探井538口、进尺138.68万米。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2亿吨,勘探新增石油可采储量4056万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65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377亿立方米。生产原油3816.29万吨,天然气53.16亿立方米。新增原油产能593万吨/年,新建天然气产能13.68亿立方米/年。
油气勘探取得一批重大发现通过强化储量效益意识,以区带勘探为主要对象,以发现优质储量为主要勘探目的,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不断加大勘探力度,东、西、南、北各个探区捷报频传,老区有新发现,新区有突破,取得了3个战略性突破、7个重大发现、6项新进展和一批油气勘探好苗头。一是塔里木盆地中1井、川东海相天然气(毛坝1井、普光1井)和阳信洼陷阳101井勘探取得3个战略性突破,为后备资源接替提供了保障。二是东营凹陷南坡孔店组勘探、塔河地区勘探、东濮凹陷上古生界勘探、东部新层系新类型勘探(郑家-王庄地区浅层稠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浅层、东辛油田浅层、高邮北斜坡东段)、济阳潜山勘探、鄂尔多斯塔巴庙地区勘探、准噶尔盆地中部董1井勘探获得7个重大发现,为超额完成“十五”储量目标奠定了基础。三是川西和川北天然气勘探、准噶尔盆地中部区块勘探、东部老区滚动勘探、东北探区勘探、高邮凹陷深层勘探、东部老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6个新进展,为近期储量目标的完成提供了保障。四是西部新区一批重点探井、南方新区、东部外围新区勘探发现了一批好苗头,为西部新区、南方海相勘探以及东部外围新区的展开提供了突破方向。全年共新增控制储量3.43亿吨,新增预测储量4.17亿吨。
油田开发东部老油田实现储采平衡,西部塔河油田实现上产通过进一步加大滚动勘探开发、难采储量动用、“双低”单元治理、控水稳油、“三次”采油等老油田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精细油藏经营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老油田综合调整见到好的效果,老油田稳产基础得到逐步加强,油田开发呈现出产油量上升,综合含水、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原油3816.29万吨,其中西部300万吨。东部老油田开发连续7年实现储采平衡,西部塔河油田开发实现了上产。2003年油田自然递减为16.1%,综合递减为7.8%,综合含水为88.1%,基本保持稳定。
加快天然气工作初见成效按照“资源、管网、市场、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加快西南、中原地区、鄂尔多斯、东海和塔里木天然气五大基地的建设步伐,天然气建设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03年共生产天然气53.16亿立方米,其中川西地区天然气产量达到17亿立方米,东部天然气生产基地保持稳产。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开发先导性试验地面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建成大-杭管线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能力;鄂尔多斯-山东天然气管道的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毛坝1井-达州扬柳垭配气站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并已开始输气;东海天然气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结合油田生产实际,从技术创新入手,抓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003年重点推广应用了全三维解释技术,高精度三维采集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低渗透油田超高压注水技术,以分层注水、水平井整体调整、深度调驱或调剖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技术,欠平衡钻井、水平井、双靶点定向井技术,超稠油开发新工艺,浅层稠油层试油测试技术等技术系列,见到显著效果。油田科研硕果累累。其中“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已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油田整体管理上的水准又有新的提高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强化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通过召开油田经营管理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游企业全方面开展“五项劳动竞赛”活动,油藏经营管理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得到加强,投资管理日趋规范,油田勘探开发施工市场管理和工程监督管理全面启动,油田基层建设逐步提升,油田整体管理上的水准又有新的提高。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企业积极应对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和石油商品市场需求剧烈波动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市场为基础,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决贯彻“优化、做大、提升、降本、安全”的生产经营策略,深入分析市场,精心组织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抓技经达标,强化预算管理,大力降本减费,全年炼油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成绩。
炼油加工量、产品产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工原油12417万吨,比上年增长10.68%;生产汽油2386.76万吨,比上年增长10.95%;柴油4456.52万吨,比上年增长9.68%;煤油531.49万吨,比上年增长5.01%(其中航空煤油515.5万吨);生产化工轻油1696.77万吨,比上年增长8.95%。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高附加值产品收率有所提升,全年生产高标号汽油959万吨,比上年增长39.59%;生产润滑油104.63万吨、重交沥青164.5万吨、液化气646.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8.47%、41.81%、5.16%。
稳定市场供应取得显著成效针对市场需求起伏较大的不利局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大市场分析力度,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组织生产,通过改善工艺条件,优化检修安排,规范经营秩序,适时调整负荷,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2003年炼油加工负荷屡创新高,12月份原油加工量达到1157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深化装置达标和专业达标管理,2003年炼油生产轻质油收率73.80%,综合商品率92.63%,加工损失1.07%,综合能耗76.76千克标油/吨,原油途耗和储运损失合计为0.62%,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炼油五大类主要生产装置有108套实现“两年一修”及两年以上长周期运行,有20套实现装置达标,6家企业实现专业达标。
采购销售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进入原油和炼油自销产品市场,细化目标,严格考核,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提高原油采购和炼油自销产品营销水平。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采购进口原油7598万吨,其中高硫原油突破2470万吨,比上年增长23.40%;炼油自销产品销售389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8%,重点产品实现量、价齐升,扣除产量增加和结构调整因素,增加效益19亿元。
炼油市场竞争能力得到加强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深化经济活动分析,推广应用原油资源和生产过程优化项目,合理配置资源,降本减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炼油生产实现降本减费6亿元以上,现金操作成本比上年降低0.02美元/桶。优选投资项目,加快投用炼油新技术、新成果,产品质量升级进展顺利。截至2003年4月1日,出厂车用汽油全部达到GB17930-1999新标准的要求,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3年,随着世界化工市场回暖,国内化工产品量价齐升。化工企业克服了二季度非典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市场机遇,优化装置检修,协调资源,做大总量,调整结构,全产全销,降本减费。化工板块打了一个扭亏增盈“翻身仗”。
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生产乙烯414.69万吨,比上年增长18.17%;生产合成树脂68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4.72%;生产合成橡胶75.89万吨,比上年增长9.45%;生产合纤原料336.07万吨,比上年增长17.08%;生产合纤聚合物239.09万吨,比上年增长7.05%;生产合成纤维171.56万吨,比上年增长9.05%。合成氨、尿素在不突破限亏指标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实行阶段性生产,全年生产尿素203.17万吨。
产品结构调整成绩显著2003年化工板块继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成效显著。上海、扬子乙烯二轮改造后规模化效益进一步显现,下游配套新建的PE、PP装置保持高负荷生产,高性能、高质量、高附加值专用料比例大幅增加。全年累计生产聚乙烯、聚丙烯专用料275.95万吨,比上年增加52.85万吨;专用料比例为48.38%,比上年增加4.59个百分点。差别化纤维66.28万吨,比上年增加14.99万吨;差别化率为37.12%,比上年增加4.52个百分点。
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2003年乙烯收率30.68%;乙烯能耗692.81千克标油/吨,同比降低11.75千克标油/吨;乙烯装置损失率0.55%,同比降低0.11个百分点;其他主要产品物耗、能耗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有的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赢利水平及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紧贴市场销售,保持产销平衡2003年认真落实“紧贴市场,全产全销,卖出当期最好价格”的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控制力,实现产销两旺,量价互动;优化营销网络,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化工产品直销率同比有所提高;积极实施腈纶销售体制改革,在化工销售体制改革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并进行了化工产品统一标志的准备工作。
2003年努力发挥中国石化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网站的作用,扩大网上交易品种和交易量,积极发展网上客户,全年实现网上交易量251.94万吨,交易金额174.93亿元;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后台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营销工作的管理水平。
2003年广州乙烯新增产能7万吨/年,配套新增线万吨/年;仪征股份公司新增涤纶短纤产能9万吨/年、PTA产能53万吨/年、聚酯产能15万吨/年;镇海新增PX产能45万吨/年;上海新增丙烯腈产能7万吨/年;石家庄化纤新增CPL产能1.5万吨/年;燕山苯酚丙酮新增产能8万吨/年。上述装置顺利建成投产,为化工“十五”后期做大总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销售企业面对年初美伊战争、非典疫情,年末低库存运行等特殊的市场环境,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有效地化解矛盾,规避风险,实现了安全高效运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2003年成品油经营量达到7592万吨,同比增长8.32%。销售结构继续优化,终端市场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销售企业共完成零售3885万吨,同比增长11.86%,零售增幅高于经营总量增幅。直销完成1533万吨,同比增长23.4%。高标号汽油销售817.6万吨,同比增长46.52%,其中零售652.4万吨,同比增长51.6%。燃料油、润滑油经营也取得了可喜进步,燃料油销售673.5万吨,同比增长65%,润滑油销售140.81万吨,同比增长39.12%。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79亿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
2003年销售系统网络建设继续完善,市场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加油站1367座,自有加油站总数达到2.45万座,新增特许加盟加油站1199座,特许站总数达到5326座。成品油管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继荆荆管线投入使用之后,金闵行管线年销售系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公司一体化管理基本到位,县公司的管理职能被取消,实现了地市公司的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核算和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小站通过契约经营、联量返利、家庭承包、子母站挂靠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改革,普遍收到了增量增效、减员减费的效果。机制创新不断深入,用人用工及考核激励机制更加市场化,基本上做到了全员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
2003年销售企业管理水平也有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得到了全面强化,销售企业通过加强财务分析、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资产管理,较好地发挥了财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零售、直销持续扩大,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的情况下,全年吨油费用198元,吨油现金费用160元,严格控制了费用支出。加油站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多种形式的减员分流持续开展,人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数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维护了中国石化质优量足的品牌信誉。销售企业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加强了清洁剂的宣传推广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通过ERP试点的推广,IC卡的推行,销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二期的应用,信息更加快捷、准确、有效,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已签约的境内上游对外合作项目执行顺利。2003年,组织实施与美国能源开发公司(EDC)合作的胜利埕岛西A区块开发项目进入开发生产阶段;与马来西亚云项石油公司合作的胜利桩西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与美国微生物能源公司合作的胜利罗家义64区块硫化氢油田开发项目、与美国BJ公司合作的胜利单井改造增产等合作区块累计生产原油163万吨,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英荷壳牌公司、美国优尼科公司共同签署东海西湖春晓气田石油合同,储量补偿费谈判达成协议,标志着东海西湖天然气开发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海外新项目开发取得明显进展。重组成立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和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初步具备了参与海外油气资源竞争的基础和条件。积极开拓中东、南美、中亚、大洋洲、非洲等国上游油气市场。至2003年底,先后跟踪了100多个项目信息,评价了50多个项目,投标了近10个项目。与此同时,认线个在执行项目,标志着中国石化海外油气资源投资初见成效。
炼油化工领域在建合资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进展顺利,大型乙烯合资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重点组织扬子-巴斯夫一体化、上海赛科大乙烯合资项目的实施,做好EPC和EP合同的签约、长周期设备的订货,做好现场施工组织和严格控制投资,加大了总部协调力度,为确保2004年底机械竣工创造了条件。同时,继续做好已设立合资公司的洞氮壳牌煤气化、齐鲁伊斯曼羰基合成衍生物、南化DSM己内酰胺等项目的建设方案和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组织好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确保了合资项目工程建设正常顺利进行。
继续推进福建-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炼油化工一体化等合资项目,已先行启动开展一体化项目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继续开展天津大乙烯项目建议书的催批和联合可行性研究的准备工作。
与策略投资者的合作项目——广石化-埃克森美孚炼油改扩建合资项目和金陵石化-壳牌炼油厂改造技术服务项目进展顺利。
2003年继续开展石油化工单项对外合资项目和非主业对外合资项目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盘活现有资产,促进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与策略投资者在成品油零售领域开展合作。江苏-壳牌成品油零售合资项目、浙江-BP成品油零售合资项目、福建-埃克森美孚/阿美成品油销售合资项目、广东-埃克森美孚成品油零售合资项目等进展顺利。
在石化领域,与ABBLummusGlobalInc.(ABB鲁玛斯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SL裂解炉和乙烯分离工艺在茂名石化乙烯改扩建中得到采用;用SL型炉在齐鲁石化建设2台、上海赛科9台已经完成设计。与ABB鲁玛斯公司合作开发新乙烯回收技术;与美国PETRON公司签署EO/EG技术和YS-7催化剂合作协议;与EngelhardCorporation(安格公司)签订聚烯烃催化剂长期合作备忘录。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9个上游公司企业在北非、中东、东南亚、中亚、南美等14个国家执行工程项目65个,新签合同金额1.8亿美元,完成合同金额1.51亿美元。在炼油化工领域首次在海外承担EPC总承包的约旦复合肥项目实现了投料试车成功,进入保运阶段;与柏克特公司、PW公司联手,共同承担南海乙烯PMC项目管理进入实施高峰,实现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重大突破。此外,还承揽了阿尔及利亚ADRAR30万吨/年炼厂催化装置的设计分包,埃及-约旦-叙利亚输油管道工程约旦境内部分管线施工,约旦硝酸装置检修、化肥厂输水管线、氧化镁厂和溴化厂技改等项目。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增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46.8%。其中,进口总额138.1亿美元,同比增长46.14%;出口总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1.49%。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工作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市场,加大力度开发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加快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又取得了可喜成绩。
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复式输导”、“相-势控藏”和“断-坡控砂”三个新的理论认识,开发了以砂砾岩体、浊积岩体、滩坝砂岩与河道砂体描述为主的配套技术,已累计探明隐蔽油气藏地质储量3.57亿吨。
通过古潜山分布规律及对比研究,首次在东营坳陷缓坡带取得了潜山勘探突破。针对目的层开展高精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攻关,在准噶尔中部地区突破了百万吨出油关。通过深化对油藏的认识和应用成像测井技术,在塔河油田新层系、新类型和新地区的勘探研究获得明显的进展。通过沉积相研究和储层描述、预测技术攻关,扩大了川东地区油气勘探领域。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和开发技术、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低渗透稠油油藏压裂工艺技术、塔河地区盐膏层钻井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老井开窗侧钻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得到了转化推广,提高了勘探开发技术水平。
烷烃异构化技术、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180万吨/年蜡油加氢脱硫成套技术等多项新技术。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FDFCC)技术、催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RIDOS)技术等一批新技术获得了工业转化。利用自主开发的清洁燃料系列生产技术,用较少投入,以较低成本,在2003年4月顺利实现了按国家新标准生产汽油的目标。石油化工成功实现了20万吨/年第二代环管聚丙烯技术工业化,达到了国外新一代同类工艺的技术水平,试产了新一代高抗冲、高模量聚丙烯新产品。
气相法聚丙烯催化剂、中型乙烯改造技术、7万吨/年环己酮氨肟化制环己酮肟技术以及与美国LUMMUS公司合作开发的10万吨/年SL-Ⅰ和SL-Ⅱ裂解炉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得到了转化推广,为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做出了贡献。
合成树脂新产品方面,成功开发了具有双峰结构的PE80级HDPE管材专用料、己烯共聚聚乙烯专用料等20多个牌号的新产品。所开发的高速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404米/分),已被列入国家新产品试生产计划,其产量较2002年增长了136.8%。
合成纤维新产品方面,开发了1.33dtex超有光缝纫线专用涤纶短丝、涤纶长丝外包涤纶短纤包芯缝纫线、聚酯多重复合仿毛长丝以及266dtex/288f、266dtex/144f、83dtex/72fPOY系列细旦涤纶长丝等40余种新产品,产品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
此外,开发了4个牌号的溶聚丁苯橡胶、SBS新产品。所开发的润滑油、润滑脂已成功地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应用。
ERP试点和推广工作取得新突破,又有6家单位成功上线;甬沪宁原油管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功能已投入试运行;资源优化和供应链优化取得新成效,成品油一次物流优化初步建立了配送模型,已试用于配送计划管理,成品油二次物流优化在6家省(市)石油公司推广应用;生产过程优化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高桥炼油厂项目已有4套APC系统上线运行,效果显著;高性能计算机应用和油田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信息基础建设、信息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84项。聚丙烯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已开发油田水平井地质设计及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断陷盆地多样性潜山带成因成藏与勘探配套技术、3000米车装钻机、气相法高效聚乙烯催化剂、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产乙苯成套技术开发、24万吨/年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等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申请中国专利994项,获得授权724项,专利拥有总量已达4334项。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长期致力于追求安全、环境、健康(HSE)的协调发展,恪守向社会的承诺,认真组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自2001年发布实施HSE管理体系以来,已有56家企业建立并完善了HSE管理,开始正常运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评价,加大隐患治理力度,2003年度共投入10亿元用于隐患治理。进一步加强了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安全监督力度,修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反事故演练,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规范了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开展了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逐步的提升生产、施工现场管理水平。2003年主要安全考核指标优于2002年,实现了安全平稳生产。
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环保行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新改扩建项目的环保管理,积极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生产经营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了增产节水、增产减污和稳定达标排放。与2002年相比,外排废水中污染物总量减少5%,万元产值排COD量减少12%;工业用新鲜水量减少4.4%。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系统内首批4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进行了总结和验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参加示范企业的“三废”产生量分别削减了2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胜利浅海油气勘探7口井获工业油气流;东营凹陷油气勘探32口井获工业油气流;西部新区准噶尔油气勘探6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塔北塔河油气勘探11口井获工业油气流;鄂尔多斯塔巴庙天然气勘探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胜利浅海产能建设14口井完钻;塔河油田新区产能建设76口井完钻,累计建成产能134.39万吨,产能110万吨/年的二号联合站于2003年10月8日正式投产。胜利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
机组于11月19日完成168小时连续试运行后进入试生产并网发电,4#锅炉及机组安装。
炼油重点建设工程镇海扩建800万吨/年炼油工程(第二步)蜡油加氢脱硫/加氢精制联合装置、硫磺回收装置2002年8月投料试车成功,连续重整及PSA装置2003年6月投料试车成功。镇海PX装置2003年8月4日投料试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产品。甬沪宁原油管道工程陆上管线全部贯通,大榭岛首站和白沙湾油库全面建成,杭州湾海底管线穿越施工中北岸拖管完成,南岸拖管施工准备,海上铺管完成约25千米。扬子800万吨/年炼油改造工程的酸性水汽提、硫磺回收、延迟焦化及气体脱硫、加氢联合等4套装置2003年10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中的第一、二套常减压装置已于2002年先期改造完,配套工程中的罐区调整和改造项目也已完成。金陵加工含硫原油改造工程的加氢裂化、第三套常减压、延迟焦化、硫磺回收装置及系统配套工程进行基础施工及设备订货。
仪征PTA装置于2003年4月22日投料试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产品,5月8日开始满负荷运行。扬巴一体化石化基地项目,生产装置基础设计全部完成,详细设计完成94.69%,主要长周期设备订货完成并陆续交付,工程施工已完成总量的56.22%,现场设备和工艺管线万吨/年乙烯项目完成工程整体进度的53%,其中工程设计已完成进度的85%,采购已完成进度的70%,施工已完成进度的38%,现场各装置进行设备安装。齐鲁合成树脂产品结构调整工程,7套主装置及公用辅助工程2003年内陆续开工建设,基础施工基本完成,进入设备及管线安装。巴陵洞氮“煤代油”改造工程的合资部分已签订EPC总承包合同,现场桩基施工;配套部分地下管线施工。金陵化肥煤/焦代油改造工程,开始施工图设计,长周期设备订货基本完成,现场地下管线施工。湖北“煤代油”改造工程,已签订EPC总承包合同,开始详细设计,大部分长周期设备订货完成,现场桩基施工。川维天然气乙炔工程6套装置2003年陆续建成投产,11月5日乙炔装置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于2003年9月19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干线;
2003年,油田存续企业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效益要有新提高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业务,开拓进取,全面实现了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
2003年累计钻井完井3424口,比上年增加10.95%,其中探井452口,开发井2972口;钻井总进尺761.48万米,比上年增加1.65%;累计测井11392井次,比上年减少6.07%;累计录井2917口,比上年增加12.15%。并且,均达到或超过了甲方的质量指标要求。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石油工程技术支撑。
2003年共有物探、钻井、测录井、油建等76个专业队伍在埃及、也门、卡塔尔、苏丹、印尼、泰国、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施工作业。
石油机械、仪表制造的主要产品:钻机、修井机、特种车辆、钻采工具、抽油机、抽油泵和配件等,出口到印尼、伊朗、古巴、美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委内瑞拉、苏丹、也门、新加坡、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合同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人工成本、修理费用、营业费用及文教卫社区服务费用等六项费用均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其中,社区服务系统收入12.47亿元,支出21.95亿元,补贴9.48亿元,补贴额比2002年下降了7.96亿元,降幅达45.64%。
2003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非上市炼化企业辅助生产与公用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整体情况良好,累计完成发电量120亿千瓦时,供热量14934万吉焦,供新鲜水量78513万吨,供氮量39299.3万标准立方米,供氧量29430.9万标准立方米。公用工程系统运行平稳,为石油石化增产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抓紧抓好非上市炼化企业主营业务要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制定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强和改进热电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热电厂(站)经济技术指标竞赛办法》,强化专业管理,经济技术指标不断的提高,供电标煤耗实现37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7克/千瓦时,好于全国电力生产总体水平。
在专业化重组方面,2003年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根据整合优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华北地区检维修系统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规范内部市场,加强联合,拓展外部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要求,成立了“华北地区检维修协作体”,将燕化建安公司、天津石化建安公司等10家单位纳入其中,推动了华北地区检维修资源的优化。